腾讯与华为大战,该如何理解这类智能服务?
▲ 文/夏凡壹
财经网:【华为腾讯因用户微信数据起冲突:互不相让各执一词】华为去年开发出荣耀Magic手机,它可根据微信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但华为和微信一直未能达成合作。
腾讯称华为「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已向监管部门投诉。华为否认侵犯用户隐私权,表示只有用户通过设置以后公司才能收集到数据。「“所有的数据都应该属于用户,而不是腾讯或者荣耀Magic。”」华为称。
一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你忙碌完一整天以后,想约心仪的女神共进晚餐,看电影,甚至有可能进行进步一步深入交流。就在你忐忑不安、试探着给女神发消息的时候,你的手机立马推送来餐厅信息,电影消息,甚至酒店预定服务时,
你会觉得哇塞如此智能的手机简直就是我贴心的小助手撩妹利器,还是觉得在忐忑的基础上,多了一丝对个人隐私暴露的担忧,对毕竟你被女神拒绝的事情并不想被别人知道,即使是AI,也不行。
这就是最近华为和微信因为用户数据而产生的冲突,华为去年发布的荣耀Magic可以根据微信聊天的内容推送相关服务,比如天气、电影、地址等信息。以实现便利用户的生活。但是微信并没有跟华为进行合作。
▲腾讯CEO马化腾
二
「腾讯认为」华为通过技术手段直接获取微信用户数据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已经向工信部投诉。
「华为认为」数据并不属于腾讯或者属于华为,数据属于用户自己,并附带演示视频,其中显示智能助手服务在使用之前,已经通过用户协议征得了用户的同意,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开启或者关闭该智能助手服务功能。视频中还显示,荣耀Magic在关闭网络服务之后依然能对数据进行识别,也证明了数据处理是在本地,并没有上传云端,也就不会有泄漏的风险。
▲华为CEO任正非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AI技术与大数据都在飞速发展。我们希望AI助手在极大便利生活的同时,但又担心与女神的对话被任何一方所利用所知晓。「下面问题来了: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呢?」
用户的隐私来源于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我们很难对荣耀Magic这样收集利用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限制,《网络信息安全法》中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华为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要符合上述规定并不难。在用户使用前已经签订了用户协议,告知并征得了了用户同意,明示了数据使用目的,并提供数据相关的服务,在加上相关的一些加密技术和保密措施,甚至在去除用户个人信息后,提供数据给第三方,可以说都没毛病。
三
但总还是觉得哪里不对……
首先,对用户来说,手机或者app使用之前用户协议你真的会去看吗,会去研究哪些条款可能对侵犯自己的权利吗?
我想,多数人都是直接勾选了吧。这样的格式合同,有时也就催生出一些「“霸王条款”」,而这些「“霸王条款”」,在一些情况下是无效的,对此《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在此就不赘述了。
其次,关于荣耀Magic数据处理在本地的问题。我们不从技术层面讨论存储在本地和上传至云端的安全性问题(毕竟数据存储在本地也要考虑手机中木马、手机丢失,数据被三方软件窃取等问题)。
单从字面上来说,一般的定义下,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传播、挂接运行等,没有上传用户数据,并不代表不侵犯用户隐私。
荣耀Magic对你说:亲爱滴,我们只是获取了你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出行记录位置信息个人爱好健康状态性取向,只是存在手机里并没有上传到服务器噢~你会不会觉得细思极恐。
再次,服务运营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产生的用户数据的所有权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华为觉得这是属于用户的,用户有权决定可以给第三方提供使用这些数据。
这些是为什么华为凭着用户勾选的用户协议就能理直气壮的使用你的微信聊天记录的原因。
四
但是我们要看到「服务运营商」在其中的角色。按照《网络信息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按照笔者的理解,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生产、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任何内容,均属于用户数据。
而用户数据分为两类:
一种是带用户个体性特征的数据 这类数据指向某一个特定的用户,其所有权也属于用户,服务运行商对其有保护义务。而其中又按是否可能涉及用户隐私,分为「私有性的数据」和「公开性数据」。
对私有性数据,处于公众不可获知的状态。包括聊天内容、私信、设置了权限的朋友圈、与帐号绑定的其他个人信息等等。
这些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会侵犯用户隐私,除非在涉及公众安全等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获取,否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没有权利读取使用这些数据。
对于公开性数据,其天然的处于公众可以获知的状态。比如用户昵称、头像、公开的朋友圈图文、博文、知乎回答、浏览记录、购物习惯、检索历史等,以及其他带有用户特征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依然属于用户,服务运营商在获得用户授权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有免费、不可撤销、排他的使用许可。在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的时,应得到用户和服务运行商的同时授权。
比如我们经常用的,在用户许可的时候,使用微信账户和头像登录第三方应用等。而这类的数据中,也会涉及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
而回到这个荣耀Magic读取微信聊天记录的案例中,即使华为得到了用户单方授权,也不能获取用户数据。这在微信的信的「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也提到了:
「除非有法律和腾讯的许可,不得从事的行为包括:」
▲腾讯软件说明
而另一类,属于系统运行需要的数据 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带有群体性特征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应该归数据的采集者及加工者,即服务运营商。并且根据《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定,这些数据在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情况下,有权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换句话说,如果马云爸爸把各个省女生的罩杯尺码统计出来提供给生产厂商,也是妥妥的。
可能有人会想到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华为这种绕过App服务运营商直接进行数据抓取的行为,与 「Google Android」上的「Google Now」,「苹果IOS」上的Siri不同,google和苹果的做法是将AI功能集成到模块中,并通过SDK接口向app开发者提供服务。这样通过「SDK接口」方式进行提供的服务更加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也一定程度上对数据的利用有限制作用。
现在,AI技术发展迅猛,随着AI极大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引发对个人隐私暴露的担忧,未来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在AI的围绕中裸奔。对这种打着人工智能旗号以暴露用户隐私为代价的行为,我是拒绝的。
而大公司在进行人工智能服务商业化运作的时候,界限在哪里,如何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END—
这里有一群有趣的灵魂,
我们期待着你的同行!
点击阅读往期国际交流活动
添加工作人员的微信:
falvxiansheng
flxsclient
或拨打电话:
17323044022(亚东)
18681276569(可风)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